易中天:中国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“成王败寇”

中国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,善良的人,健康的人,快乐的人,这就是我的中国梦。三、我觉得,中国历史上学术最繁荣的时代是春秋战国、诸子百家时期,而学术繁荣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:自由的空间。

一、
几年前,在北京《经济观察报》的一个论坛上,当时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教育家杨东平,我说请问杨先生,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?他想了半天说,教育吧。我说为什么?他说足球没有希望也就算了,教育不能没有希望。

 
问题是,我们要考虑的是中国教育是不是大幅度、大面积地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素质。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什么呢?是中国教育整个把人脑子搞坏了。
 
搞坏的原因是什么呢?是我们的教育评价目标就是“成王败寇”四个字——急功近利,忘掉了教育的根本目的。
 
这种成王败寇的评价标准的结果是不把学生当人,望子成龙,望子成材,望子成器。龙是什么?怪兽。材是什么?木头。器是什么?东西。就是你要成怪兽,你要成木头,你要成东西,就是不要成人。
 
现在口口声声以人为本,最应该以人为本的应该是教育,可是在中国,最应该以人为本的领域最不把人当人。
 
你看看现在的孩子过的什么日子。有媒体报道说,夫妻两个白天平时工作忙,到了国庆长假,孩子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花一天时间一起去游乐园玩。夫妻两个开了一夜“遵义会议”,最后下定决心拿出一天时间陪孩子去。玩了第一个游戏,孩子挺高兴。妈妈就问,好玩吗?好玩。那回去就可以写篇作文了吧。
 
孩子当场脸就拉下来,然后垂头丧气去玩第二个游戏。第二个游戏结束后妈妈又过来了,问第二个游戏好玩吗?好玩。那你可以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了吧。孩子说,妈妈我不玩了。
 
一天玩的时间都不给孩子,就盯他的作文,口号是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。
那我想请问:人生的终点线在哪儿?殡仪馆。
 
二、
 

什么是真正的人?八个字:真实、善良、健康、快乐。
 
首先说真实。有人说不可能。这年头你还能全说真话,不说假话。我说能。有人说,那你说的全部是真话?我说是。他说那不可能,说真话要倒霉的。我说很简单,你觉得这个真话说出来要倒霉的话,你可以不说。
 
真实的办法很简单,就是你觉得这个真实是不可以说的,你就不说,然后假话你也不说,剩下的全都是真话,这就是真实。
 
其次是善良。善良不是说要你到街头做义工,或者学雷锋那天去扶老太太过街。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、不忍之心,不忍人家受到无辜的伤害,包括对小动物。所以不但不能行凶杀人,也不能虐待小动物。我们要在法律上保证公民的恻隐之心不受伤害。
 
然后是健康。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,而心理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。
 
再就是快乐。快乐非常重要。孔夫子说,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,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(权衡),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,快乐是最高的境界。其实人很简单,成功不成功,是否出人头地,是否光宗耀祖,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。
 
比如我非常同情大学生毕业以后挤破脑袋去考公务员,虽然我不赞成,但是我非常理解并同情,这些孩子缺乏的是安全感。有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就这样对记者说的,“我也不想考公务员,但是我爸妈让我考。他们说:孩子,你要考上公务员,咱在村里就不受欺负了。”他要的就是一个安全感。
 
所以,我们社会应该给每个公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,让每个公民有足够的尊严,不管他从事哪个职业,不管他在哪个岗位上,他都是一个安全的、有尊严的人,这样他才能快乐。
 
这就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希望。我希望中国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,善良的人,健康的人,快乐的人,这就是我的中国梦。
 
三、
 
我觉得,中国历史上学术最繁荣的时代是春秋战国、诸子百家时期,而学术繁荣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:自由的空间、宽容的精神和真诚的愿望。
 
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?

 
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,当局也很宽容。士人(当时的知识分子)周游列国,朝秦暮楚,反正“此处不留爷,自有留爷处”。各国的君主诸侯也很大度,没有谁一言不合就拎起刀来杀人。他们顶多也就是不听你的,然后客客气气把你打发走,这才出现了百家争鸣,才涌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。
 
现在学术界有一种风气,学者之间由于学术观点不同,发展为人身攻击,学生分成两个阵营,然后互相整对方的学生,比如你的学生来我这里答辩,我就不让你过。
 
因为看不下去这种现象,我和厦门大学的杨春时教授曾经搞过一个教学实验,就是在课堂上,我们两个人针对实践性美学这个问题进行辩论,争得很厉害,让研究生们在一旁听。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明白,我俩虽然学术观点不同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好朋友。
 
在我看来,自从教育部对高校进行所谓的教学改革,也就是采取量化管理之后,中国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就不断下滑。李零先生在谈起这个问题时说,量化管理把高校变成了养鸡场。
 
在这个鸡场里,老师根本没有心思好好做学问,好好带学生,光忙着生蛋了。规定从讲师变成副教授,你要生多少个蛋;从副教授升成教授,又要生多少个蛋。还规定这几个蛋要生在什么地方,比如权威刊物、核心刊物什么的。
 
我建议大学的事情就该让校长管。像武汉大学的刘道玉、南京大学的曲钦岳,都是我最欣赏的、深深敬佩的校长。
 
当下,不少人都在讲,泱泱大国,居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获诺贝尔奖,岂非说明教育失败?
 
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,其实并不差,我们完全不必有杞人之忧。该忧虑的反倒是:真到有人获得诺奖的那天,中国教育的批评者,会不会一夜之间变成礼赞者?把能不能得奖看作成败的标准,恰恰证明中国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。
 
四、
 
脑子被搞坏的表现之一,是不但不会分析问题,甚至也不会提出问题,包括不会反问、批驳、质疑。

 
不会辩论,是因为不会思考;不会思考,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,从来就不教这个。
学校里教的,是正确的标准答案,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。怀疑批判是不允许的,分析和实证则是不训练的。至少,文科的课堂里没有,老师们也不会。文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,全靠中学时代平面几何打下的底子。甚至就连理科的课堂,也往往只有科学手段(技术和技巧),没有科学方法,更没有科学精神。
 
什么是科学精神?我以为,就是怀疑精神、批判精神、分析精神和实证精神这四种精神之总和。缺乏这个,结果是谁都不会独立思考,每个人都丧失了自我。自我的丧失,必然伴随着道德的沦丧。
 
因为真正的道德,必须也只能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。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,怎么可能爱别人、爱社会、爱国家?
 
受教育者丧失了自我,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丢掉了根本。
 
今日之中国,学校是工厂,院系是库房,班级是车间,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,只不过有的镀金,有的镀铜,有的压了塑料膜。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,则是一样的:目标是“望子成龙”; 标准是“成王败寇”; 方法是“死记硬背”; 手段是“不断施压”,还美其名曰“压力即动力”。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,是否善良,是否健康,是否快乐,没有人去想。
 

项目咨询、课程试听

 

若您对项目有兴趣或者任何疑问,请留下您的信息,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。

在线报名